如果問:最近兩年哪個餐飲業態發展最為迅猛?
答案肯定是小吃。
在35799億元的餐飲市場中,小吃收割著餐飲行業近1/3 的營收,它們像野草一樣野蠻生長。
第一佳大雞排、皇家雞排幾乎見縫插針的存活于你我所在城市的各個街道;
西少爺肉夾饃、魏家涼皮的出現則讓陜味小吃名聲大噪,最近一年以肉夾饃、涼皮為單品的門店更是在北上廣深等城市激增;
而重慶小面、武漢熱干面則在全國范圍內大放光彩,大江南北都能看到它們的身影。
這些仿佛都在告訴我們:特色小吃的春天來了。
這不,在北京就有一個89年的小伙子,就是通過一個小小的煎餅火了起來,成為了京城網紅煎餅。
通過品類細分、產品創新、產品形狀改變、包裝袋趣味化,他活生生的把一個最傳統、最常見的煎餅做到了極致,還深受年輕人喜愛,三年的時間在北京開了18家檔口店,面積都在5-10平左右,一個檔口一天最多能賣出4000元,而毛利卻能達到70%~85%之高。
近日,職業餐飲網記者就在北京對鄒同學的創始人王臣進行了專訪。
受黃太吉啟發做煎餅
2009年,王臣從河北老家來到了北京,到高爾夫學校學習教練管理,起初他覺得通過高爾夫可以結識到高端人脈,對自己以后的發展有利,可是工作了以后他才發現社會是現實的,當自己量級不夠的時候認識誰都白費,別人想幫你都不知道你手在哪里,所以這也激發王臣去創業,要有一個屬于自己的實業。
差不多有兩年時間他一邊上班, 一邊看項目,到了2012年憑借一款小小煎餅和互聯網思維讓黃太吉名聲大噪,這給王臣帶來了巨大的刺激和啟發,這件事改變了他對單品類小吃不能做成品牌和規模的認知。
在實際考察的時候王臣也發現同樣是賣煎餅,工體附近有一個大媽推車賣,只在晚上賣,一個頂配煎餅吃下來得20元,一晚上就能賣出三四千元錢,而且煎餅的毛利是及其高的,這下更堅定了他做煎餅的決心。
相比于別的餐飲品類煎餅有以下優勢:
1
高頻、剛需
360創始人周鴻祎說過,衡量好產品就是六個字“高頻、痛點、剛需”。
而在王臣看來煎餅在北京剛好屬于高頻和剛需性產品,在他做調研時發現全國范圍內煎餅存在的數量5~10萬家,僅在北京一個地區就有1萬多家煎餅店,北京大眾點評可查到的煎餅店就有1129家,所以這也說明市場是足夠大的,無論是早餐、中餐、晚餐都可以吃它,同時也具有堂食+外賣的屬性,可以走餐飲零售化路線,也比較符合未來做餐飲的趨勢。
2
天然高毛利屬性
煎餅產品的本身屬性非常好,包裹性,延伸性非常好,可以卷一切,這也是這兩年讓美國人風靡的原因,因為里邊食材的不同組合搭配,成本結構完全掌握在自己手里,也造就了煎餅是天然高毛利屬性的產品,現在王臣的煎餅毛利能達到70%~85%之高。
3
觀賞性強,有體驗感
面糊放在鏊子上,再用工具左右推攤,然后再加入雞蛋、蔥花,香蔥,薄脆,基本上在每個成年人腦海里都有一個小時候攤煎餅的畫面。
相比于其它食物來說,煎餅制作過程的畫面感實在是太強了,產品本身就有體驗感,未來在做大店的時候完全可以放大體驗場景的部分。
4
行業內沒有競品可對標
一個品類里,只要沒有前三名,只要沒有讓顧客開口就能說出來的三個品牌,就說明是有很大的市場空間,這是王臣的認知,他相信未來就算是再小的品類也會出現領導品牌。
于是王臣開始做煎餅,并且他沒有像一些餐飲老板一樣在首家店的時候就選擇做甩手掌柜,而是自己親歷親為,即是收銀員、也是產品經理,把餐飲的門道都摸了一遍,這也是為什么模仿黃太吉的很多,留到現在的卻只有鄒同學,在王臣看來做餐飲眼睛可以仰望星空,但腳必須穩踩大地。
一個小小煎餅四大賣點
通過三年的努力,王臣開出了18家檔口店,盈利能力也都十分可以,但甜蜜有時就好像和苦澀是最好的伴侶,因為絕大部分都是違建和沒有營業執照,食藥的政策迫使王臣也關了好多店,又因為和合伙人理念上的不和最終無奈分手。
2017年3月,王臣再次創業,創辦了鄒同學,第一家在南鑼鼓巷順利開業,3個月的時間里開出了5家店,還有純外賣店,主要定位80、90、00后-花萬里設計。